第562节

  但,又不得不仓促。
  不管是徐有壬的武装对立表态,还是苏曳的招商大会,朝廷都不能坐视,一定要应对。
  于是乎。
  在苏曳的催动下,一切节奏,忽然猛地加速。
  朝廷迫不得已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形下,立刻对南方七省联盟,对徐有壬,对九江同时发起攻击。
  五步并成两步走。
  几路钦使,飞快南下!
  ……
  几日之后!
  朝廷钦使进入苏州知府衙门,这里也是江苏巡抚徐有壬的临时驻地。
  “圣上有旨,江苏巡抚徐有壬接旨!”
  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,徐有壬欺君罔上,罪大恶极,罢免其江苏巡抚极其所有官职,立刻押解进京,钦此!”
  但是,衙门空空如也。
  太监喊了几遍,皇上有旨。
  一遍又一遍重复皇帝的圣旨。
  但从头到尾,都没有人来接旨。
  一片死寂的安静。
  足足好一会儿,一个妇人走了出来,捧着官帽和官服,上面还有一份奏章。
  “回禀钦差,我家夫君已经辞去江苏巡抚之职。”
  “辞呈奏章,还有官帽,麻烦钦差带回给朝廷。”
  接着,她有把官服留下道:“这官服,是我们自己掏钱置办的,不是朝廷的,我们就留下来了,补子您带回去。”
  太监厉声道:“徐有壬人呢?朝廷旨意,将他押解进京。”
  徐有壬夫人道:“他大概在长江舰队,您去长江上抓他去吧。”
  第213章:对朝廷致命一击!太毒了!
  徐有壬在长江舰队?
  就算你有一百个胆子,也不敢去抓人吧。
  不过,这些久居京城的大太监对地方的情形也不算了解,在他们心中皇权还是至高无上的,威风架势绝对不能倒,顿时冷声道:“那还不派人去长江通知他来?莫非是想要抗旨吗?”
  他的身后,四个宫廷侍卫,带着几十名士兵猛地向前迈了一步。
  尤其四个穿着黄马褂的侍卫,手握刀柄,做出威吓之势。
  徐有壬夫人道:“都很忙,派不出人去通知了,要不然你把我这个妇道人家抓走,向朝廷交差吧。”
  钦使太监道:“别以咱家不敢,你们犯的可能就是满门皆没的大罪。”
  在他心中,只要有圣旨在手,谁敢违逆?
  结果一而再被顶撞,而且还是一个妇人,顿时间恼羞成怒,就要直接下令,将眼前这妇人拿下。
  结果,下一秒钟。
  几十个身影,无声无息地出现了,朝着他们举起了黑洞洞的枪口。
  这个钦使太监顿时后背一寒,颤抖道:“你们,你们这是要造反吗?造反吗?”
  造反?!
  真是天大的玩笑。
  现在整个江南的清军成分有多复杂不知道吗?
  有多少是出自盐帮,天地会,甚至白莲教的?
  为首的汉子猛地一挥手。
  “砰砰砰砰……”
  一阵阵密集的声音响起。
  顿时,为首的这个太监一声哀嚎,赶紧趴在地上。
  他身后的人,也赶紧都趴在地上,一动不动。
  结果发现,根本没有人放枪啊,外面传来了一阵小孩的笑声,刚才是他们在放鞭炮。
  徐有壬夫人缓缓道:“走吧,你们走吧!”
  那个传旨太监脸色一阵青,一阵红,狼狈地爬起来,色厉内荏道:“反了,反了,我一定要汇报皇上,汇报朝廷,绝对饶不了你们。”
  然后,他带队匆匆离去,狼狈至极。
  ……
  徐有壬在上海的时候就说过,就算他被朝廷罢免了江苏巡抚之职,也完全不耽误他成为南方七省联盟的盟主。
  所以,想要拿下徐有壬的关键不在圣旨,而在于江苏的兵权。
  准确说在张国梁和冯子材二人。
  所以,去向徐有壬宣旨的是一个太监,但是来收买张国梁和冯子材二人的,却是真正的朝廷大员。
  前江苏巡抚赵德辙,按照历史上他此时已经是两江总督的,不过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,他此时已经进京做了兵部汉尚书。
  这还要感谢王有龄,当时淮安沦陷的时候,江苏布政使王有龄积极主动出兵相救,而赵德辙比较消极,朝廷本是非常不满的,他的仕途也受挫了。结果王有龄加入南方七省联盟之后,这位赵德辙也被提拔了起来。
  之所以让他来游说张国梁和冯子材,因为他曾经是二人的顶头上司。
  “殿臣,你一开始跟着向荣,之后跟着和春,真可谓是战功赫赫啊。”赵德辙道:“皇上在朝堂上也屡次说起你和南干,说你二人皆是我朝廷栋梁。甚至说江南大营可以没有向荣,也可以没有和春,但就是不能没有你们二人啊。”
  赵德辙觉得这一趟差事,应该没有问题。
  江南大营一贯来和苏曳没有牵扯,也都是听从朝廷话的。
  “徐有壬那边闹得很不像话,朝廷非常震怒。”赵德辙道:“但是皇上却知道,徐有壬是徐有壬,你们是你们,他就算再胡闹,你们两人依旧是忠臣。”
  “我来的时候,皇上亲口说了,江苏只要有张国梁和冯子材,就乱不了。”
  听到这些话,张国梁和冯子材就静静坐着一动不动,显得很恭敬。
  “接下来朝廷要罢免徐有壬,或许会出一点点乱子,这个时候你们两人就要撑起场面来,可以出乱子,但是不能出大乱子,一定要稳住局面,保证新巡抚来了之后,平稳过渡。”赵德辙道:“对了,上一次常州大战,你们打得很好。朝廷再议给你们封爵,殿臣大概是子爵,南干是男爵。”
  两人依旧沉默。
  赵德辙道:“在我看来,这是不够的。只要平稳渡过了这次的局面,我觉得张殿臣你应该封太子少保。”
  此时,张国梁和冯子材心中只觉得悲哀,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轻视。
  哪怕都这个时候了,朝廷都不愿意花大力气收买二人。
  什么子爵,什么男爵,什么太子少保,全部口惠而不至。
  张国梁和冯子材二人,在朝廷眼中确实是看不上眼的。而且一直以来,不管跟着向荣还是和春,都非常听话,而且败多胜少。
  赵德辙道:“朝廷派钦使去向徐有壬宣旨,竟然被人用枪口指着,这徐有壬是天大的胆子吗?皇上有旨要把徐有壬押解进京,此时他在长江上,两位将军这就带兵跟随本钦差走一趟如何?”
  张国梁道:“赵大人,这是让我们带兵去捉拿徐有壬吗?”
  赵德辙道:“捉拿徐有壬,三两侍卫足以。关键是朝廷给你们二人机会啊,向皇上尽忠的机会。”
  张国梁沉默了一会儿道:“不行!”
  这话一出,赵德辙顿时呆了。
  冯子材也在边上道:“不行。”
  赵德辙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道:“你们,你们再说一遍?”
  张国梁再一次重复道:“不行。”
  赵德辙脸色一变道:“你们二位是要造反吗?你们这是要抗旨吗?”
  张国梁和冯子材二人静静不言,是因为口舌之争没有意义。
  再则,这二人就是造反出身,都是曾经是天地会的大将,都曾经轰轰烈烈参加反清起义,只不过被清廷招安了而已。
  赵德辙寒声道:“张国梁,冯子材,朝廷对你们有天高地厚之恩吧?你们高官厚禄是从哪里来的?”
  张国梁缓缓道:“赵大人,我们二人所率军队,大部分粮饷都是江苏万民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,而并非朝廷划拨。”
  赵德辙顿时哑然。
  江北大营的大部分粮饷,靠的是江北的盐商等。
  而江南大营的粮饷,明面上靠的是福建,浙江和江苏,但实际上大头是苏州和上海出的。
  而且还经常拖欠粮饷,屡次闹出兵变。
  张国梁缓缓道:“赵大人,你也曾经是江苏巡抚,难道你不知?军队吃谁的粮,就听谁的话?”
  赵德辙怒声道:“那也没有吃徐有壬的粮。”
  张国梁道:“你或许有所不知,之前江南大营屡战屡败,一路溃退,军队剩下不到一半。军饷从来没有足额发放过,一拖欠就是几个月。但是这近一年来,军饷足额发放,将士们也能吃饱肚子。”
  赵德辙寒声道:“这难道是徐有壬养活了你们吗?”
  张国梁道:“是南方七省联盟!”
  因为南方七省联盟不仅仅是军事联盟,还是经济联盟。
  这个联盟肯定不能大面积解决腐败问题,但哪怕解决了一部分,也威力十足。
  之前,到处都是税卡,厘金局,商业活动压制。
  现在厘金局少了,税制相对统一了,其实到手的钱总额是下降的,但是腐败成本也降低了不少。
  苏曳,田雨公、王有龄,徐有壬几个人带头不捞钱,挤出来的钱用在刀刃上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