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自珩的态度
周自珩对陆乾坤的敌意,应该就来自于她所调查到的周自珩的过往,周自珩母亲的被欺骗、独自养育他,以及周芸的意外死亡。
周芸去世是在六年前。那时的周自珩,已经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。一个足以清晰地理解死亡含义的年纪,足以铭记失去至亲的痛苦,也足以在漫长的时间里,反复咀嚼那份悲伤,并将其发酵成对罪魁祸首——或者说,他认定的罪魁祸首——陆乾坤的恨意。
思路逐渐清晰。
周自珩对陆乾坤的恨意,让他成了一个明确的突破口,甚至可能成为……盟友。
接下来,她要做的,就是想办法撬开周自珩紧闭的心扉,从他那里,找到关于周芸死亡真相的、被时间掩埋的蛛丝马迹。
她要利用那份恨意,撕开陆乾坤完美假面,找到陆修远下落。
蓝若关掉视频窗口,将录像数据彻底删除,内存卡则用物理方式破坏后丢弃。所有痕迹都被清除干净,如同从未存在。
下一步该如何走?她想起私家侦探发来的那份报告,附件里有几张周自珩在墓地的照片。x市的“归宁园”,埋着周自珩的母亲,周芸。
她决定去一趟。
第二天,“暖冬行动”现场。
X市的立冬,寒风凛冽,卷着湿气往骨头缝里钻。街头行人步履匆匆,呵出的白气瞬间消散。圣晖的学生们,都是温室里长大的花朵,习惯了暖气的滋养,哪知道面对真正寒冷的室外应该怎样穿着,即使衣服都价格不菲,保暖性能极佳,室外吹上两小时,也难敌这彻骨的寒意,一个个冻得脸颊鼻尖通红,手指发僵。
之前蓝若已做了简单分工:程煜、卫锋几个男生主要负责搬运较重物资;沉墨心思细,负责核对清单和记录;赵思涵、楚欣怡等几位女生则负责分装和维持秩序,当然,更重要的是在镜头前展现圣晖学子的“爱心与担当”。
此刻,预定拍摄的素材已经足够。蓝若看着这群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强忍寒冷的模样,便让他们去旁边那家二十四小时便利店避风,剩下的物资她去发放。
周自珩闻言,没什么表情地踹了程煜小腿一脚。程煜“嗷”一嗓子,反应过来,立刻嚷嚷:“那哪行!蓝老师,我们跟你一起去,东西那么多你一个人不好拿!”
周自珩已经走到堆放物资的纸箱旁,动作利落地从里面拆出两根崭新的大红色羊绒围巾,一根扔给程煜,另一根叁两下围在自己脖子上,又拿出两副同款手套戴上。他抬起眼,看向略有迟疑的蓝若,语气平淡却不容拒绝:“这样就不会冷了。”
那抹鲜艳甚至略带土气的大红色,围在两个身高腿长、面容俊朗的少年颈间,半遮住下颌,非但不显突兀,反而奇异地中和了他们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疏离感,添了几分这个年纪该有的蓬勃朝气与难得的亲和力。
卫锋见状,也默默起身,拿了围巾手套装备上,言简意赅:“人多力量大。”
刚在便利店门口坐下的沉墨,推了推眼镜,看这两人都跟上了,也准备起身。
“好了好了,”蓝若适时阻止,“你们叁个跟我去就够了。一会儿物资都被你们自己用了,还怎么送人?”她目光转向沉墨,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安排,“沉墨,你为人最体贴,留在这里照顾一下女生们,整理好剩下的东西,最合适。”
她用老师的身份安排,沉墨只好点头坐下。叁个男生抱着所剩不多的纸箱,跟在蓝若身后。
接下来的一幕,让叁人都有些讶异。
蓝若仿佛瞬间切换了模式,她不再是学校里那个需要谨慎处理人际关系的辅导员,而是变回了那个在边境战场上锤炼过的记者。她的目光如同精准的雷达,迅速从匆忙的人流中辨认出潜在的需要帮助者——那个穿着好几层廉价棉衣、袖口磨损严重的中年妇女;那个在寒风中不停跺脚、手套指尖处已经开线的老年保洁;那个推着堆满废品的叁轮车、车把上挂着一个破旧水壶的男人……
她上前,没有多余的寒暄,叁言两语,语调平稳而诚恳,迅速切入重点,询问对方的工作时长、生活状况,几句话便让人卸下心防,露出些许窘迫又感激的神情。然后,她根据对方的情况,从纸箱里拿出相应的物品——包装好的饺子、加厚的手套、保温杯又或者是围巾等物资。整个过程迅速、精准,效率极高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。
沉墨透过便利店的玻璃窗看着,心下感慨,这洞察力和沟通力,确实是顶级记者的水准。
周自珩的目光落在蓝若因不断说话和冷风侵袭而干燥起皮的嘴唇上。在她拦下下一个路人之前,他拧开一瓶矿泉水,递到她面前。
“老师,先润润嗓子。”他的声音打断了她专注的状态,“物资没剩多少了,我们叁个去发就可以了,你在这休息会儿。”
说完,不等蓝若回答,他已转身走向一个刚从公交车上下来、提着老旧购物袋的老人。周自珩的方式更加直接,他指了指自己胸前圣晖的校徽,坦然道:“阿姨您好,我们是圣晖中学的学生,正在进行一个社会实践活动,为您送上一份立冬的饺子和保暖物品,希望能帮您抵御寒冷。”
周自珩的目光扫过对方洗得发白但还算厚实的棉服,最终落在她那双沾满泥点、鞋底磨损严重的劳保鞋上,以及手背上几处细小的、新近愈合的刮痕。“我看您鞋上还带着泥,手上有干活留下的痕迹,想着这些物资也许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。”
蓝若在一旁静静看着,心中微动。周自珩的观察力与举一反叁的能力确实惊人。他不仅迅速学到了她通过衣着判断目标的方法,还捕捉到了不同的细节特征。
或许那醒目的红色围巾也发挥了作用,叁个身形挺拔、面容英俊、谈吐得体的大男孩,带着恰到好处的青涩与诚恳,理由正当,态度真诚,很快便将剩余的物资发放一空。周自珩将最后一份饺子和一双加厚手套,连同那个不大的纸箱,一起递给了一位正在清扫落叶的环卫工人。
“都发完了,蓝老师,”他走回来,语气如常,“回去了。”
一行人重新聚集在便利店。他们选的这个发放点并非繁华商业街,而是一片靠近老居民区与小型菜市场的闹市边缘,这里更能接触到真实的底层劳动者,也……更缺乏他们熟悉的消费场所。周围没有精致的咖啡馆或连锁快餐,就连这家便利店里,也只售卖零食饮料和泡面,不提供餐食。
忙了一下午,寒风早已吹透了衣衫,此刻放松下来,饥饿感汹涌而至。一群养尊处优的少爷小姐面面相觑,最终只能妥协,人手捧上一桶泡面,借着店里免费的热水冲泡,暂且充饥和取暖。
一时间,便利店里弥漫开各种口味的调料包气味。众人围在一起,低头看着缓缓舒展的面饼,气氛有些微妙的沉寂。
这时,蓝若从她那个看起来容量不小的斜挎包里,拿出了一个透明的保鲜盒。盒子里,整整齐齐地码着十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。
她脸上露出一丝不太好意思的笑容:“那个……今天是立冬,按习俗该吃饺子。我就自己包了点,想着……大家一起分着吃,也算应个景,图个气氛。”
女生们率先捧场,楚欣怡接过盒子,笑道:“蓝老师的手艺!那我们可得尝尝鲜!”
然而一下午过去,饺子早已凉透,表面凝了一层油脂。卫锋看了看手里的泡面,提议:“放泡面里烫烫不就热了?”
于是,一人一个,凉饺子被投入滚烫的泡面汤里。
或许是这特殊的“暖冬”氛围使然,或许是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,当凉饺子在热汤中回温,面皮吸饱了汤汁,与内馅的原始香味混合,所有人都觉得,这顿简陋的泡面,竟格外美味,那枚普通的饺子,也吃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