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功封侯,风起金殿

  马车碾过青石官道,在震天的欢呼声中驶入京城。
  楚宁扶着车辕下来,目光越过涌动的人潮,轻易便锁定了最前方那个身影。沉寒霄端坐于骏马之上,玄甲未卸,青色披风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。与周遭的欢腾格格不入,他眉宇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肃杀,薄唇紧抿,仿佛不是凯旋,而是奔赴另一处无声的战场。
  未及入宫,几名华服男子便笑着迎了上来,为首的朗声道:“寒霄!此番大捷,可是为我朝立下不世之功啊!”言辞热络,笑意却未达眼底。
  沉寒霄微微颔首,算是回礼,并未下马,姿态疏离。楚宁静立一旁,敏锐地捕捉到那几人目光在她与沉寒霄之间逡巡,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算计。
  “寒霄如今可是双喜临门,”另一人语调拖长,意有所指地瞥向楚宁,“既建功立业,又娶得公主殿下这般佳人,实在是……羡煞旁人。”他话锋一转,声音压低,却足以让周围几人听清,“只是不知……这第三喜,何时才能到来?将军府……总该有些孩童的笑声才像话嘛。”
  几人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,嘴角是压抑不住的讥诮。
  空气瞬间凝滞。
  楚宁清晰地看到沉寒霄握着缰绳的手背青筋凸起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他下颌线条绷紧,周身气压骤降,那是一种被触及逆鳞的森寒。
  楚宁心中一紧,立刻走上前一步,挡在沉寒宵身旁。沉寒宵的手握得更紧,眼底闪过一抹冰冷的光芒,他本能地感受到羞辱和轻视,但仍强行维持着将军的威仪,淡声说道:“诸位堂兄有心了。言尽于此,若无大礼,不必多言。”
  “走吧。”他回头低沉开口,声音听不出情绪。
  他策马前行,未再看那些人一眼。楚宁快步跟上,在与他并肩时,低声唤道:“寒霄?”
  沉寒霄没有侧头,也没有减速,唯有握着缰绳的手,骨节依旧森白。阳光将他冷硬的侧脸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,也照见他唇边那一丝几不可查的、自嘲般的紧绷。
  京城的刀光剑影,从来不在战场之上。
  而他的软肋,似乎已暴露于人前。
  凯旋的荣耀尚未焐热,帝都的暗流已裹着脂粉香与陈旧墨息扑面而来。
  沉寒霄与楚宁并肩步入大殿,玄甲未卸,披风下摆在金砖上划过冷硬的弧度。他下颌绷得极紧,宛若一柄收入鞘中却仍嗡鸣不止的凶刃,连周身萦绕的血气都尚未散尽。
  封赏的谕旨方落,一道黏腻滑溜的声音便割破了殿中尚存的几分庄重。
  “陛下——”礼部刘尚书,亦是沉寒霄名义上的姑父,躬身出列,脸上堆着谄媚的笑,眼尾纹路里却藏着淬毒的针,“寒霄此番立下大功,老臣与有荣焉。只是……”
  他刻意拖长了语调,浑浊的目光在沉寒霄紧束的腰封、修长却过于苍白的手指上细细碾过,最终落在那张没什么血色的俊美脸庞上。
  “寒霄这孩子,心性嘛……终究是异于常人些。”他声音不大,却足够让殿内每一双竖起的耳朵听清,“这般年纪,不近女色,不嗜享乐,整日只知埋首军务,这心性能坚毅到何种地步,又能对陛下、对朝廷忠心到何种地步……老臣实在……忧心不已啊。”
  字字句句,未提“天阉”,却字字都在暗示他“非我族类”,其心必异。他在赌,赌沉寒霄宁肯背负“孤僻乖张、难以掌控”的污名,也绝不敢将那最不堪的隐秘宣之于口。
  殿内气氛微凝。龙椅上的皇帝目光晦暗不明,指尖在扶手的龙首上轻轻敲击,并未立刻斥责这荒谬的指控,“将军此次功绩,朕心甚慰。不过,……“他语气看似平和,实则施压。
  “……朕听闻,楚宁公主此次也随军上了战场?战场岂是儿戏之地,此等行径,朕不得不虑,亦不得不罚。”
  皇帝的语调依旧平稳,却将“异于常人”的刁难,轻巧地转化为对沉寒霄“治家不严、约束无力”的责问。这看似轻描淡写,实则更为凶险——它默认了刘尚书那番“心性有异”的潜台词,一个连家事都处理不好、任由女眷干涉军务的将军,又如何能让人全然信任其忠诚与能力?
  沉寒霄垂眸立于殿中,沉默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被强行封住了山口。唯有负在身后、将玄色衣带绞得死紧的手指,泄露了他内心的屈辱与惊涛骇浪。他无法辩解,任何关于他身体秘密的言辞,都会将他推向更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  殿内静得可怕。满朝文武眼观鼻,鼻观心,无一人敢贸然开口。一来,沉寒霄素来不结朋党,冷硬如铁,无人愿冒着引火烧身的风险为他辩护;二来,常伴君侧,谁不知陛下对这位功高震主、又手握重兵的将军最为忌惮?此刻沉默,便是最明智的立场。
  沉寒霄孤身立于殿中,如同一头被无形枷锁困住的猛兽。所有的功勋与忠诚,在此刻都化作了刺向自身的利刃。他唯有沉默,负在身后死死绞紧衣带的手指,是克制,也是无声的屈辱。
  楚宁将这一切看在眼里,那根名为“忠诚”的绳索,正套在他的脖颈上,缓缓收紧。
  她不再犹豫,毅然抬步出列,裙摆划过一道决绝的弧度,稳稳跪在御前。
  “父皇容禀!”她声音清越,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,“刘尚书与父皇所言,儿臣不敢苟同,亦惶恐万分!”
  她先是对御座深深一礼,随即转向刘尚书,目光澄澈而锐利:“尚书大人所谓‘异于常人’,敢问指的是将军不结党营私,不屑酒色财气,一心只为陛下戍守边关、肝脑涂地吗?若此等赤胆忠心算是‘异类’,那我朝堂之上,莫非唯有精通钻营、沉溺享乐之辈,才算‘正常’?”
  她言辞如刀,直接将“异于常人”的污蔑,扭转为“忠勇无双”的赞歌,噎得刘尚书脸色涨红。
  不等对方反驳,她再度转向皇帝,语气转为饱含情感的恳切,眼中甚至逼出了些许晶莹泪光,却倔强地不肯落下:
  “至于臣妾随军,绝非儿戏。将军在前线浴血,臣妾身为妻子,照料其起居伤病,稳定后方军心,是为人伦常情,亦是尽臣子家眷之本分。若此举有错,臣妾愿领陛下教诲,但请陛下明鉴,臣妾与将军之用心,天地可表!”
  皇帝眼眸微眯,显然没料到楚宁会如此当众犀利反击,且句句在理,将“异于常人”的暗指巧妙化解,并拔高到“保全栋梁”、“尽忠本分”的高度。他脸色沉下,语气更严:
  “哼,纵使有心,擅自行事便是过失!朕当如何处置,方能警示后人?”
  就在内侍即将领命上前之际,一直沉默的沉寒霄动了。
  他缓缓上前一步,与楚宁并肩而跪,向御座深深垂首:
  “陛下。”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遍大殿,“楚宁随军,是臣默许。是臣疏于看护,约束不力,方致此果。一切罪责在于臣,臣愿一力承担,请陛下责罚。”
  他将所有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。不是以夫君的名义维护妻子,而是以臣子的身份承担失职。这种方式,在此刻的政治语境下,远比情分的维护更为有力。
  楚宁侧头看他,眼神复杂,既有为他挺身而出的触动,也有一丝气恼——他终究还是选择独自背负。
  皇帝的目光在并肩跪着的两人身上逡巡,殿内落针可闻。姑父面色微变,显然未料到沉寒霄会主动承责,更未料到楚宁的言辞如此犀利,让他蓄谋已久的发难暂时落空。
  良久,皇帝摆了摆手,语气听不出情绪:“罢了。寒霄你功在社稷,此事就此作罢。楚宁,日后不可再如此莽撞。”
  “臣(儿臣),谢陛下恩典。”
  退出大殿时,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。沉寒霄步伐依旧沉稳,走在稍前的位置。
  楚宁跟在他身后半步之遥,看着他冷硬的背影,忽然轻步上前,试探性地,轻轻碰触了一下他垂在身侧的手。
  沉寒霄身形几不可查地一顿,没有握住,也没有立刻甩开。他微微偏头,目光快速掠过她带着关切的脸庞,眼底闪过一丝极为复杂的情绪——感激、疑惑、或许还有一丝未能藏好的窘迫。他唇角微动,最终却什么也没说,只是将目光重新投向前方,加快了脚步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